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成都成金简最新消息)
回望2022年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黑天鹅事件频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砥砺前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期货市场还将持续并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期货期权品种进一步扩容,积极“走出去”、加快“引进来”;加速技术革新,不断推动金融科技与期货行业融合……
新的一年,期货市场继续“乘风破浪”,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乘立法东风快扩容
过去的2022年,期货市场迎来了行业期盼已久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乘着立法东风,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期货品种也不断加速扩容,期货和衍生品服务国民经济与实体企业的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不过,受多重因素影响,期货市场整体成交量有一定下滑。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67.6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34.9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93%和7.96%。
“2022年全年成交量呈现同比下滑表现,一季度降幅最为明显,后期则降幅逐步收窄。但结合2022年国内经济情况来看,期货市场总体表现仍然较为活跃。”方正中期期货党总支委员、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关于2022年期市成交规模下滑的原因,王骏认为这主要受到宏观市场的传导影响。具体来看,全球新冠疫情继续扩散、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性高通胀等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供给冲击;同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短期内大幅加息与加快“缩表”步伐,令中国经济承压,导致全球及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这也影响了国内相关品种期货交投情绪,使得交易表现出“旺季不旺”。
展望新的一年,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总体预计会有怎样的表现?
王骏指出,“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还将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复苏情况和欧美加速缩表政策等较多外部因素影响。不过,大量企业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并积极参与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交易需求大增,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在面对全球系统性经济与金融风险下也加大利用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对冲操作。所以,具备健全交易机制和有效法律法规的国内期货期权市场,将吸引风险管理资金积极参与。预计2023年全国期货期权市场成交规模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大致计算估计2023年全国期市累计成交量为73亿手,累计成交额为580万亿元。”
另外,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呈现出加速迹象。截至2023年1月6日,我国期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场内期货与期权品种共110个,其中,商品期货65个、金融期货7个、商品期权28个、金融期权10个。2022年中国证监会陆续批准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黄大豆1号期权、黄大豆2号期权、豆油期权、菜籽油期权、花生期权、上交所中证500ETF期权、深交所创业板ETF期权和中证500ETF期权、深证100ETF期权、上证50股指期权、工业硅期货和期权、螺纹钢期权、白银期权等共16个期货衍生品新品种上市交易。
“我国期货期权市场持续不断的扩容具有重要意义。”王骏向记者表示。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他认为,期货期权市场持续扩容的意义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二是扩大对于实体产业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三是有利于实现我国期货期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负责人汪洋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新品种的推出和国际化品种的扩容,正在为我国期货行业带来新机遇。具体来看,期货新品种的推出将进一步满足企业个性化、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对于期货公司而言,未来的期货市场将充满机遇,尤其是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国际化业务或成重要增长突破口。”
汪洋表示,预计2023年,郑商所将有序推进PX、瓶片、烧碱、丙烯、鸡肉、BPI等期货研发上市工作;大商所将加快再生钢铁原料、集装箱运力等期货品种上市步伐,推动干辣椒、茶籽、原木、乙醇、纯苯、硫磺、冰醋酸、石油焦等期货及苯乙烯、乙二醇等期权的研发上市工作;上期所将以“双碳”目标、绿色发展为牵引,加快上市天然气、成品油、电力等能源品种,同时积极布局动力电池材料、氢、氨等新能源品种开发;中金所将丰富品种供给,构建标的现货资产覆盖面更广的金融衍生品体系;广期所将持续研究推出碳排放权、电力等重大战略品种。
2
避风险需求猛增长
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俄乌冲突、疫情以及美联储加息等黑天鹅事件频发,国内外企业避险需求突出。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意识到必须使用期货等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来稳定自身经营。
那么,期货市场究竟是如何实现避险功能的?
对此,汪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货市场实现避险功能一般是指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而实现避险的功能。以大宗商品现货贸易商为例,从买入现货到最终卖出现货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商品价格往往波动很大,受到从宏观到产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套期保值的工具,那么现货贸易商在卖出商品的时候价格可能比买入的时候低,进而要承担一定的亏损风险。有了期货套期保值,贸易商就可以提前锁定卖出的价格,现货上可能的亏损会在期货上得到弥补,这样整体的风险就大幅减少,从而实现了避险的功能。”
在过去的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南华研究院投资咨询部负责人兼院长助理顾双飞向记者表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通过在期货市场中的风险管理运作,将价格波动风险向市场转移,实现企业的稳健经营。同时,在这样一个大宗商品剧烈波动的年份,实体企业也愈发意识到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特别对于本身利润水平就比较低的产业企业来说,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截至2022年11月末,期货行业风险管理子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485.29亿元和390.69亿元,同比增加23%和22%;2022年前11个月场外衍生品累计成交名义金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42.3%,累计成交51.7万笔,同比增长53.3%。可以看到,随着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期货行业风险管理子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那么,迈入2023年后,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该如何进一步服务实体企业,如何深化风险管理服务?
对此,顾双飞认为,“首先,新的一年,相关监管机构和交易所要继续积极推动更多种类的大宗商品及相关衍生品的上市工作,以期更大限度地去贴合不同类型企业的风险管理业务需求,比如我们看到2023年计划中上市的工业品、新能源商品期货,相关期权品种还会有很多。其次,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实体企业的投资者教育培训、风险管理业务培训、风险管理业务人才的培养等多方面的促进工作,让实体企业更广泛、深刻地认识到衍生品风险管理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未来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去通过丰富的、合适的衍生品工具去管理风险、驾驭风险。”
展望2023年,王骏认为,客户投资需求将进一步多样化,而场外衍生品由于能够有效满足差异化、精细化投资需求,将更受市场投资者青睐,预期市场体量巨大。期货公司将继续通过灵活运用场外期权、远期、互换等场外衍生品及其投资组合,发挥期货公司在管理风险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锁定成本、对冲价格风险,促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
3
破国内格局迎开放
2022年9月2日,国内4家期货交易所相继发布公告,明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首批涉及的期货、期权品种共有41个。
“近年来我国国际化期货品种持续扩容,积极‘走出去’、加快‘引进来’。”汪洋表示。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先后推出了原油、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期货和棕榈油、原油期权6个国际化品种,并在铁矿石、PTA、棕榈油期货上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并且,在交割方面,国际化品种现在可以实现境外提货,有利于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融合。此外,还有序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股指期权产品。
南华期货总经理助理兼国际业务负责人李玲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其重要意义有以下两点:
一是提高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参与度,满足境外产业客户风险管理需求,降低境内企业由于使用外汇结算而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更将会提高我国在相关品种上的全球辐射力,进而提高我国大宗商品的话语权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二是促使中国期货市场更好地与全球期货市场接轨,有利于吸引更多跨境资金进入中国期货市场,开展大宗商品资产配置和价格风险管理。提升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人民币资产套保功能的完善也将推动跨国企业对华实体投资的增加,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结算比重。
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还将如何打破国内格局,进一步对外开放?
李玲芳表示,“随着QFII和国际化品种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两个制度下开放的品种将会进一步趋同,并且在对境外客户的准入流程上会进一步简化,为境外客户创造更优的投资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在2023年中国期货衍生品法细则会进一步落实,消除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境内市场的一些顾虑,让参与的境外投资者感受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此外,王骏指出:“国内期货公司需要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深耕海外市场。”具体有以下五点建议:第一,期货公司发挥海外子公司本地服务优势,为当地客户提供面对面的链接与服务;第二,推进我国期货公司国际业务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第三,摸索出我国期货公司国际业务人才招聘、培养、发展的中国化经验;第四,为不久的将来我国期货公司向境外业务大发展打下良好物质基础;第五,大力发展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将破局当前行业红海竞争,进而开辟国际业务的蓝海市场。
4
顺科技之浪促转型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金融科技与期货行业不断融合。对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在内的相关市场主体补短板、强弱项来说,推动数字化转型有重大意义。同时,金融科技也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金融监管的新发展。
汪洋指出,“金融科技让整个期货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获得显著提升,业务模式也发生深刻变革,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日益成为主流。对期货交易所来说,金融科技进一步强化了交易所的平台优势和业务处理效率,让市场的定价发现机制和风控水平大幅提高,相关交易所也正在从交易撮合的单一功能向生态建设大步迈进;对期货行业监管方来说,金融科技如同‘千里眼’和‘顺风耳’,不论是传统的机构监管、市场监管,还是更加精密的功能监管、行为监管,金融科技正在让全方位、实时事中、穿透式监管成为可能。”
同时,王骏也表示,党的二十大为金融科技助力期货市场指明了方向,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也为期货业的金融科技发展阐明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金融科技必将给期货行业带来更光明的发展前景。对期货公司来说,金融科技进一步强化了期货公司服务平台优势和各项业务处理效率,让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风控水平大幅提高,期货公司从交易软件、客户服务、结算交割、风控预警到研发咨询逐步实现大跨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肯定的是,截至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运用金融科技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与进展。
据王骏介绍,2012年以来,金融科技在我国期货行业开始广泛应用。伴随着期货业务的不断增多,期货投资者数量不断增加,金融科技在期货业务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金融科技助力期货公司丰富业务种类,稳步走向繁荣。2022年我国期货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在APP开户、线上开户、智能投研、机器人客服、高速及极速行情系统等方面投入加大,推动期货公司在疫情形势下持续展业与服务广大投资者。
顺科技之浪,2023年期货市场还需在金融科技方面做出哪些努力和创新?
“展望2023年,期货行业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如机器人客服、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智能投研等在期货业进行广泛的应用。金融科技将让期货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获得提升,业务模式也发生深刻的变革,业务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日益成为主流,期货公司的金融科技赋能将助力其更好地服务广大投资者。”王骏向记者表示。
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文章
-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详细阅读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规模】:30000万【期限】12/24/36个月【成立时间】每周二、五计息(周五成立)【付息方式】自然季度...
2023-11-03 78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
-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详细阅读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规模】:30000万【期限】12/24/36个月【成立时间】每周二、五计息(周五成立)【付息方式】自然季度...
2023-10-31 69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
- 详细阅读
-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详细阅读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规模】:30000万【期限】12/24/36个月【成立时间】每周二、五计息(周五成立)【付息方式】自然季度...
2023-10-26 85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
-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详细阅读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规模】:30000万【期限】12/24/36个月【成立时间】每周二、五计息(周五成立)【付息方式】自然季度...
2023-10-26 70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
-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详细阅读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规模】:30000万【期限】12/24/36个月【成立时间】每周二、五计息(周五成立)【付息方式】自然季度...
2023-10-25 94 成都成金资产管理2023年债权权益计划